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,解读卒中高发主因

更新时间:2016-11-16点击次数:4321次编辑: 来源:《2016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心血管大会每日会讯》
近期,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、精准心血管病学学组等牵头制定的《H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》在国内各大期刊发表,该共识制定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H型高血压患者卒中精准预防方案,将是应对我国卒中高发的重要策略。

经过20余年的研究,我们研究团队首次确定我国卒中高发的主因:在高血压基础上,血同型半胱氨酸(HCY)水平高、叶酸(FA)水平低和参与HCY代谢的关键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(MTHFR)基因677TT基因型比例高是我国卒中高发的最主要原因,并在基于中国人群自身特点而提出“H型高血压”的概念。近期,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、精准心血管病学学组等牵头制定的《H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》在国内各大期刊发表,该共识制定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H型高血压患者卒中精准预防方案,将是应对我国卒中高发的重要策略。



我们根据东西方差异,首次提出并验证降压联合补充叶酸可显著降低我国新发卒中风险,并将其确定为适合我国高血压人群精准的卒中一级预防手段。同时,我们确认叶酸剂量在0.4~0.8mg即可达到显著的预防卒中效果,而补充叶酸在降低卒中风险的同时不会增加肿瘤的风险。


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,研究团队于2008年启动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卒中一级预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——“中国卒中一级预防研究”(CSPPT)。CSPPT共入选20702例中国高血压患者,以MTHFR基因型分层,层内随机分为单纯降压组、降压联合补充小剂量叶酸组,平均随访4.5年。研究结果证实与单纯降压相比,降压联合补充小剂量叶酸以进一步降低新发卒中风险21%,研究结果于2015年发表在JAMA杂志。


根据CSPPT研究数据,我们进而提出了结合高血压患者HCY水平、叶酸水平和MTHFR基因型的危险分层进行中国卒中精准一级预防策略。CSPPT研究采用MTHFR基因型(CC、CT、TT)分层后再随机的方案,研究结果,显示在低叶酸的CC/CT基因型患者中补充叶酸的疗效更加显著;而TT基因型的患者可能需要补充更高剂量的叶酸才能获益。我们的研究开辟了精准医学应用于卒中危险分层和一级预防的先河,即结合高血压患者HCY水平、叶酸水平和MTHFR基因型的危险分层进行治疗。


此外,我们将在国家“十三五”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专项中开展“基于组学特征谱的 H 型高血压首发卒中分子分型研究”,计划实现三个目标:


01建立H型高血压的分子分型;

02建立卒中精准预测模型,确认卒中高危人群;

03动新药研发。预期将发现更多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的生物标志物与治疗靶点,实现更为精准的个体卒中风险评估以及特异性治疗手段。


目前,我们正在设计实施针对我国高血压人群特点的CSPPT-2研究,旨在以卒中作为主要终点来探讨适合我国H型高血压人群的最佳降压靶值,探讨收缩压更低的降压靶值(120 mmHg与140 mmHg相比)是否能够更有效降低卒中的风险。


我们相信CSPPT-2研究将为H型高血压精准医学研究探索提供更有价值的答案和线索。


查看 叶酸 相关百科